法务研究

专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保障企业合法规范运营

化妆品进出口企业如何规避防范化妆品进出口法律风险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朱明利 时间:2019-11-26

 

  根据海关统计,我国化妆品进出口逐年增长,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品牌化妆品的巨大需求,化妆品进口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化妆品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研究化妆品进出口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我们发现很多国内企业对化妆品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预估不足,对外汇、运输、结算等知识缺乏了解,合同意识、证据意识等较为淡薄,导致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时出现诸多风险。

  化妆品企业在处理进出口时,法律风险主要有合同不规范法律风险、关税缴纳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价格申报风险、商品归类风险、原产地申报风险、标识不明的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是一般行政纠纷,将面临行政处罚的,也有可能会触犯刑法,上升到刑事法律风险。笔者结合曾经办理过的案件,就企业在化妆品进出口过程中如何应对规避防范化妆品进出口法律风险进行如下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化妆品进出口企业及时、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

  一、化妆品进出口企业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不规范的法律风险

  化妆品进出口合同的法律风险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包括合同签订及履行、国际支付和结算、国际保险、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壁垒、 知识产权、 外汇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外国企业没有在合同上盖企业印章的习惯,往往由个人代表企业签名,签约人一般为企业负责人或者授权的员工、代理人。但如果国内企业没有审查签约代表的授权,发生纠纷后,一旦外国企业提出签约代表未获得授权的抗辩,国内企业就容易陷入被动。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化妆品企业因为对纠纷解决方式约定相关内容不明,而导致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的情形。比如有的对仲裁机构约定不明,有的对仲裁事项约定不明,有的对仲裁裁决的效力终局性约定不明等。有些约定为境外仲裁,一旦发生纠纷,对国内企业而言,赴境外参加仲裁将产生高额费用。

  (二)关税缴纳法律风险

  根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境物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由海关依法征收进出口关税。依法申报缴纳关税既是企业的权利,也企业的义务。在申报缴纳关税过程中,会涉及各类法律风险,总称为关税风险,是化妆品企业进出口时应当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关税风险体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有欠交海关税、税率调整、未如实申报缴纳关税、申报价格特别事项、商品归类及原产地申报、关税的补征与追征、海关退税、偷逃应缴税款等。这种风险可能是一般行政纠纷、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也有可能会上升到走私犯罪、涉税犯罪的刑事法律风险。

  (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中国是知识产权大国,但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非常严重,中国海关承担着在进出口环节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职能。在权利人已取得知识产权海关备案且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的情况下,海关有权对进出口货物是否侵权做出认定和查处。据统计,侵权产品出口情况比较多,进口相对少。化妆品进出口企业需要重点防范两类知识产权风险:

  1、知识产权地域风险

  由于知识产权存在地域性,同样的商标,在一国合法注册,在另一国可能因被他人抢注而构成侵权。比如,我国的“同仁堂”和“大宝”等商标,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被人抢先注册,导致正牌产品进入这些市场反而会被控侵权。

  2、化妆品OEM代加工侵犯知识产权

  在化妆品OEM代加工中,国内出口方为获得订单,往往存在忽视审查委托方是否拥有合法的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情况,盲目生产,出口后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四)化妆品价格申报审价风险

  审价,指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申报价格进行审定的过程。90%以上的情况下,海关都会接受企业申报的价格,但仍有大量海关认为企业申报价格不符合成交价格定义,进而进行重新估价的情况。如果有证据证明企业存在申报不实或伪报行为,企业还有可能被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五)化妆品归类法律风险

  归类,指海关依据《进出口税则》等商品归类依据确定进出口商品税号号列的过程,是海关监管职能中最具技术性的部分。由于归类通常涉及监管条件及适用税种、税率的问题,故企业与海关之间的归类争议非常普遍,且对企业影响重大。 如A公司为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营护肤品、化妆品的进口,2014年以来申报进口多款护肤品、化妆品。2015年1月,其主管海关对其申报进口中文品名为“修容霜”的系列产品提出归类质疑,认为该商品应为化妆品,应归在3304990099项下,而不是归类在3304990010项下,并要求企业补缴相关税款。

  化妆品、护肤品的归类是海关对本行业企业进口货物关注的归类要点,主要原因是归类在化妆品(税号为3304990099,通常理解为彩妆或起到颜面或身体修饰功能)项下将会适用更高的关税税率,且需缴纳进口消费税;而归类在护肤品( 3304990010,通常理解为起到颜面或身体的护理功能)项下,则可以使用适用相对低的关税税率,且无需缴纳进口消费税。但实践中,化妆品和护肤品已呈现多重的复合功能,很难明确其主要功能,这给相关产品的归类造成一定的困扰。即使企业并没有主动节税的动机,也有可能和海关的归类意见不同,因此而产生归类风险。

  (六)化妆品品质风险点

  由于国内外对于产品强制性标准要求不同,国内达标,可能在出口地不达标,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化妆品等制定了很高的质量、环保、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即使在合同中没有载明,也将强制适用,国内出口企业无法以合同没有约定为由进行抗辩。

  (七)化妆品标识不明的法律风险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进口化妆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和批准文件等资质材料,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将被处以行政罚款。如某化妆品店老板王某自2016年3月起经销从日本药妆店、国外买手购进的进口化妆品,无法提供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和批准文件等资质材料,而被处以罚款1005657元,没收所有违法所得,没收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284件。

  针对化妆品进出口贸易的不同形式,相关企业还面临很多其他类型的法律风险。诸如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存在诸多违规风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进口和使用也存在大量注意事项。凡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都必须谨防违规风险。

  二、应对防范化妆品进出口法律风险的措施

  (一)签订完善的进出口合同,约定有利的合同条件。化妆品进出口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提高风险意识,正确识别和选择合同主体,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合同中应包括双方名称、地址、签约人、签约时间和地点;销售的货物;合同价格;交货条件;交货时间;货物检验;所有权保留;付款条件;交货单据;解约日期;延迟交货责任;交货不符责任;买方收取不符货物时卖方的责任;索赔时效;适用法律;争议条款解决和其他等条款。

  (二)安排专业的人员或清关公司负责关税缴纳处理。进出口关税比较复杂,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应交给专业人士处理。

  (三)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应做好出口商品知识产权调查,注重自我保护。一方面要注重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对已在国内取得的专利权、商标权,应通过国际申请和域外注册等途径,尽早在销售过程中取得相应知识产权,避免出现“李逵变李鬼”的情况。出口企业在生产前,应做好出口商品知识产权调查,以免侵权。化妆品相关货物侵权在海关查处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尤其是跨境电商兴起后,侵权案件更加频繁,一般集中在商标侵权方面。海关对进出口货物侵权案件具有管理权,海关渠道运用得当,将有效阻碍侵权货物进入境内外市场流通。为了提高海关保护的效果,建议企业事先在海关取得备案。

  (四)了解海关审核重点 价格、归类、原产地三大因素共同决定企业的进口税负,也是海关的监管要点,其中价格和归类问题是海关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对跨国公司而言,海关尤其会关注成交价格的形成机制是否符合一般商业惯例,即是否受到了特殊关系的影响,以及境内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包含在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中。海关对价格、归类等问题的关注,并不是孤立的。比如,在对某种产品、某种价格因素进行核查时,可能会发现其他影响成交价格的事项,或在查核价格问题时发现归类异常。一旦被海关估价征税,都将持续影响企业税负成本;归类方面,如果被海关查明存在申报不实,则企业不仅需要补税,还可能遭受行政处罚。

  (五)充分行使企业权利 海关可以通过核查、稽查的方式,在通关中和通关后对企业申报要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在价格或归类等争议解决过程中,企业拥有陈述、申辩的权利,企业应利用对产品、企业、行业更加了解的优势,充分举证,据理力争。实践中,通过磋商和沟通,甚至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不乏企业胜诉的案例。

  (六)强对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对进口国的强制性标准,要事先掌握,严格按照标准生产。

  (七)提前规避风险 海关目前有法定程序支持企业提前规避风险。比如在可能产生归类争议的商品通关前,企业可以向海关申请归类裁定、预归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避免通关中或通关后再发生海关质疑引起的行政、甚至刑事风险;价格与原产地,也存在预审核制度。

  (八)重视海关信用等级 海关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在中国海关取得高级认证(AEO)的企业可以享受优先通关、较低的查验率等优惠措施;同时,高级认证企业还可在中国与他国达成互认协定的前提下,享受交易对方所在国AEO企业的同等待遇。海关信用等级已经与国税、外汇等政府部门相互联动,海关信用等级降低将直接影响其他行政机关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尽量争取和保持在海关的高信用等级。

  (九)重视自律管理。化妆品进出口流程相对复杂,涉及不同的监管部门,且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企业应特别关注进出口业务的合规管理,及时发现并整改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海关提倡企业进行自律管理,如果企业自主发现在通关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且向海关主动披露,将有望获得从轻、减轻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