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研究

专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保障企业合法规范运营

采购合同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9-11-15

采购合同的签订,主要目的是明确合同当事人在采购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并规范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并防止将来产生纠纷有依据可遵守。因此,从防止纠纷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合同条款所约定的行为可能产生纠纷,所以才签订这些条款,因此,所有的条款都是一个风险点。

也有人就说了,那合同的最前端有关合同的甲方乙方都是些名字就不会有风险吧?对不起,还真有风险。合同的主体的风险还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风险。笔者曾经经历过一个这样的案例:国内的一个知名互联网公司和知名的咨询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双方签订的英文合同,因此名字也用的是英文,在咨询公司做完咨询项目后,互联网公司不愿意付钱,咨询公司最后走了诉讼途径,诉讼中互联网公司辩称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其母公司,注册地点在太平洋的某一个小岛上,和项目对接的人员也没有和其签订劳动合同(母子公司在法律上是两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单位),是母公司派驻国内的,你们告错人啦。由于项目标的不大,咨询公司只好吃哑巴亏,最终也未能收回项目款。在这个案例中,就是主体的风险,由于未能尽到核实主体的责任,所以造成了合同风险,还最终形成了损失。

在一般的采购合同中,一般的主要条款应包括:

1).卖双方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物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商、产地、数量及价款;

3).质量要求;

4).包装方式;

5).交货的时间、地点、方式;

6).检验标准、时间、方法;

7).结算方式;

8).违约责任;

9).解决争议的方法;

10).其他条款(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质量保证期等)

也就是说,在这些主要条款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从防范风险的角度,都是需要注意的。

笔者结合自我经验,把在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三种风险及风险防范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质量条款及风险防范

质量条款是合同中最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很多情况下质量都很难用特别明确的方式界定,只有发生争议才发现合同中质量约定不明确。

质量条款法律风险主要体现货物质量无法达到使用的目的。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质量争议的案例,某包装生产工厂采购了一批木材作为包装辅料,当时在采购合同中只是约定木材的外观及尺寸要求,没有其他有关质量方面的约定,结果收货后在使用过程中,木材经常出现变形和裂痕,使整个包装材料退货率激增,给工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引起纠纷后,由于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相关的质量标准,最后还是有工厂自己承担了损失。

有关质量条款的防范主要有两条:一是对质量条款做明确的约定;二是如果没有办法做明确的约定,则要在质量要求上明确使用目的和需求。

二、验收标准及风险防范

与质量条款相对应的就是验收标准的风险了,在很多合同中,这两个风险是会被相伴存在的,即因为没有约定明确的质量,所以就很难拟定出验收的标准了,从而造成了标的物的验收困难,甚至难于追究货物瑕疵责任。

质量验收条款的风险具体体现在:

1、验收标准约定不明。即有质量标准,但是采用何种验收方式没有明确约定,造成验收标准争议;

2、验收地点没有明确约定。比如是在交货方所在地验收还是在收货方所在地验收;

3、验收不合格是否有权拒绝接受货物以及因此造成损害时如何承担约定不明;

4、质量认定的途径、时间以及费用承担约定不明。这里特别是时间约定不明,可能让采购方丧失提出异议的时间,或者认定为怠于通知,从而默认货物的交付通过了验收,无法对货物瑕疵提出合法要求。质量认定的途径主要是指如果双方发生质量争议,则需要通过约定的鉴定结构来进行鉴定。

质量验收条款的防范还是在合同中要约定明确的验收条款,特别是验收的方式、验收的时间(尤其是提出异议的时间)。

三、合同主体及风险防范

合同主体所引起的纠纷在近些年也有上升的趋势,造成的原因之一是近些年企业注册放宽,有大量的相生相连关系的企业产生,造成了很多企业主体之间的混淆。

这里先给大家澄清两个概念,法人和法人代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概念,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也就是说,法人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人。而法人代表则是代表这个组织的个人。比如深圳市西游贸易公司,法人代表侯哥,则法人应该是指深圳市西游贸易公司,法人代表是侯哥,这两个概念一定要先分清楚。

合同主体的风险在于合同的主体异位。比如本文最前文提到的案例,就是你自己想象的和实际签订合同的公司实际上是两个公司,这两个公司在承担风险方面就有天壤之别了。

防范主体风险就是要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对方的主体资格,包括要有对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明确对方的营业地址,明确对方的法人代表和授权委托书等等。

采购合同法律风险会随甲乙双方的约定差异有所不同,在此也不能完全一一详述。总之,采购合同的签订时,要从风险的角度出发,明确每一个条款,才能更好的防范风险。(END)

作者:侯 仁,出处:采购与供应链专栏